影调如青春激情般金黄灿烂,发生的事件却黑暗残忍,寓意了感化院人性暴力竟是如此的合法化而不必掩藏,惊人的暴力规训的胆量来源是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对性格敢于挑战社会规训的个人的抛弃与惩罚,很福柯的案例. 欺软怕硬是人性的根本弱点,而会估量底线,不在威胁前惊慌失措者,往往能够在集体里获得威望,只不过影片把舍监的权力放大到可以决定学员的生死,使主题更加绝望了. 影片存在主题先行的问题,导致编的刻意,逃回家不尽早向母亲展示伤痕,把黑人作为一个奴性化象征,煽情化的自杀,都显得可信度成疑. 不过结尾的成长伤痕刻画的挺有深度,曾经有着恋母情结的男孩最终除了获得身体自由,对世界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信任的梦,余生唯有孤独求生. 德国基于历史与文化创作了大量揭露人性泯灭的作品,可其对观众的视觉虐待,是否同样无形中形成了暴力规训呢观众需要梦,便有了迪士尼. 迪士尼以动画起家,而在现代科技的助推下,动画能创造的内容都正在被一种具有现实感的画面所复刻、取代,这便是真人化的需求,动画存在的意义被削弱了. 不断用新技术去再现旧内容,这是实拍电影的悲哀,却是创作品牌必然所需的重复. 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动画面临着巨大挑战,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许会在某一天不分彼此. 观众在潜意识里对动画翻拍真人的认同和追捧,也直接了反应了我们对于造梦的需要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造梦工厂越繁盛的时代,越说明占比最大的群体所处的社会土壤有多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