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您在军中服役过,代表您有资格参加选官,可吏部给您安排什么职务,什么时候安排,完全是个未知数(要和散官、科举士子一起铨选)。
更何况,五府三卫的编制有四千多人,究竟谁能做官,还得继续拼爹。因此,到了中唐时期,只要家里有点儿权势,都不会让子孙通过这个途径入仕。
说来说去,最靠谱的还是读官学。
想想看,您靠着老爹的门荫,已经获得散官的头衔,可以直接报考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崇文馆、弘文馆,混个几年,拿到文凭,然后参加礼部的考试。对于门荫子弟,礼部的要求很简单:五官端正,写字好看,背过几本经书,脑子清晰,说话有条有理。您就等着吏部给您安排职事官吧。
说来说去,大致流程都是先靠门荫获得散官封赏,再读大学,或者服役,考试合格后参加吏部选官,这都属于间接入仕的途径。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模式,比如依靠门荫,直接做朝廷的职事官?
答案是肯定的,古代是人治社会,既然皇帝说了算,万般皆有可能。
比如,您的老爹有爵位,您是家里的嫡长子,可以继承老爹的爵位,然后直接做官。就拿贞观名相房玄龄来说,他去世之后,嫡长子房遗直继承了梁国公的爵位。永徽年间,唐高宗李治下诏,封他做了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开元年间,宰相张嘉贞的孙子,张延赏的儿子张弘靖,直接以门荫做了河南府参军。